本文目录一览:
“唯有牡丹真国色”出于那句诗?
“唯有牡丹真国色。”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赏牡丹》。 原诗:《赏牡丹》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译文:庭前的芍药妖艳无比,池中的鞭蓉清净却少了些许情感,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赏牡丹》是一首托物咏怀诗。此诗描绘了唐朝惯有的观赏牡丹的习俗。前二句以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可谓花中之最美者。 后二句则以“花开时节动京城”之句,来表现人们倾城而出观赏牡丹的热闹景象,反映了当时人观赏牡丹的盛况。
唯有牡丹真国色谁写的?
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写的。 这句诗出自刘禹锡的诗《赏牡丹》。原文: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赏牡丹》用拟人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表现了当年牡丹花盛开引起京城轰动效应的情景,蕴含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
牡丹真国色作者?
“唯有牡丹真国色”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所写的《赏牡丹》。 这首诗也是刘禹锡所著的诗词中最著名的咏物诗,最典型的一大特征就是采用衬托的手法完美的写出了牡丹的雍容华贵,虽然诗词的前几句都在描述芍药和莲花等,但是反而衬托出牡丹的绝色和优雅,是非常经典的反衬手法,唐朝诗人留下了不少的千古名句,比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同样是由一位著名的唐朝诗人杜甫留下的。
唯有牡丹真国色全诗?
唐•刘禹锡《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赏析: 诗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 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干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荷花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荷花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拟人:"妖无格"与"净少情" 比喻:"真国色" 这首诗借赏牡丹抒发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出自哪?全文是什么?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扩展资料 译文: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长安城。 《赏牡丹》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托物咏怀诗。此诗描绘了唐朝惯有的观赏牡丹的习俗。前二句以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使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后二句则以“花开时节动京城”之句,来表现人们倾城而出观赏牡丹的热闹景象,以此赞颂牡丹为人赏爱的倾国之色。全诗用拟人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表现了当年牡丹花盛开引起京城轰动效应的情景,蕴含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