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意思是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芳草的馨香弥漫着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又送游子远行踏上古道,满怀离情望着萋萋芳草。
3、《草》的全称是《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白居易的成名作。全诗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8年),作者当时只有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5、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6、白居易〔唐代〕
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8、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9、[古诗《草》]
10、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诗意是原野上长长的野草,每年长了又枯,枯了又长。
11、赋得古原草送别
1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13、答一年级古诗草全诗是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4、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15、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16、野火也无法将它们烧光,到春天风吹起时,又长得很茂盛,长满古道的野草发出清香,荒城看上去满眼青绿,又到了送别朋友的时候,茂盛的荒草也好像满含着惜别之情。
17、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18、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9、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20、唐代白居易。 [古诗《草》]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名《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韵译: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旧蓬勃生长。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评析:??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注释】本诗又题《草》。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这种作法起源于“应制诗”,后来广泛用于科举“试帖诗”。此诗为作者准备科举考试而拟题的习作,所以也加了“赋得”二字。“又送”两句诗意,本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简析】这首诗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作品,也是当时传诵的名篇。全诗结构严紧,格调清新,通过对荒原野草的赞颂,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 【点评】 此诗直观是对自然演变的描写,但含意深刻,常用以比喻进步的东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21、又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