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泰山刻石

泰山刻石

时间:2023-05-15 09:55:37

本文目录一览:

泰山刻石对照译文?

全文及译文对照: 一、原文: 皇帝临,立作制。廿有六,年初并。不宾巡,远黎登。兹山周,从臣思。迹本原,德治道。运行者,产得宜。大义箸,明垂于。后嗣。听既平,平天下。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昆。化及无,穷遵奉。遗诏。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余人,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丞相臣。斯巨去,疾御史。夫臣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 二、译文: 皇帝即位君临天下,订立了国家制度,申明了国家法令,使臣民们都能严格守法。在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天下首次归为一统,四方没有不臣服的。皇帝亲自巡视远方的黎民百姓,登临这座泰山,遍览了东方的边境。随从的大臣们追忆往事,回想国家统一的经历,恭敬地颂扬皇帝的丰功伟绩。治国的方针得以施行,各种生产生活安排得当,一切都合乎国家的法度。这种鲜明、正确的政治主张,要传于后代子孙,永世承继不能改变。皇帝亲自听取政事,虽然已经平定了天下,但对于国政仍毫不懈怠。他每日早起晚睡,从长远的利益考虑国家的建设,特别重视对臣民的教导。广泛地宣扬他的治国思想,使远近臣民都能够领会,都能按照他的政策法令行事。尊卑贵贱等级分明,男尊女卑,各守其本分,谨慎地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明显划分内外职事,毫不混杂,要将此延续到子孙后代。皇帝的教化影响深远,后人要遵循他的教化和遗诏,永远继承遵守这重要的诫命。 三、简介: 《泰山刻石》立于公元前219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该刻石书法法度严谨,端庄浑厚,字体公正匀称,疏密有度,沉稳朴拙,为秦代小篆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泰山刻石》,又称《李斯小篆碑》《封泰山碑》等,是泰山现存最早的刻石。堪称碑铭之祖,后世碑铭都以它为标杆和准则。

泰山碑刻含义?

泰山碑刻很多,具有代表意义的“登高必自”石碑有双重含义:碑文字面意思指从泰山脚下往上“登高”必须要“自”此经过。“自”是从、经过的意思。“登高必自”加上石“碑”作“卑”的谐音,切合《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之句,博览古今记载确是是古人一个小小的文字游戏。

泰山碑刻含义?

登高必自”碑含着古人的一个文字游戏:“登高必自”加上石“碑”作“卑”的谐音,登高必自”语出《中庸》“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意思是登高一定会从低的地方开始,远行一定要从近的地方起步。

李斯泰山刻石全文怎么保留的?

李斯泰山刻石全文并没有完整保留下来。 因为李斯泰山刻石是中国墨家学派创始人李斯所刻的石碑,内容记录了墨家学派的理论及实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和墨家学派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但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原有的石碑已经有所残损,经过多次的抄录和整理,现在所见的李斯泰山刻石全文已经不是完整的原貌,只能看到部分内容。 如果想要了解李斯泰山刻石的内容,需要通过古代文献、学者的研究和解读来还原其原貌,尽可能地恢复当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墨家学派的思想和贡献。

秦泰山刻石全文及译文?

原文:皇帝临立,作制明法,臣下修饬。廿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寴芩远黎,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者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箸明,陲于后嗣,顺承勿革。皇帝躬听,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体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昆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垂戒。  《泰山刻石》的作者秦相李斯,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书法家。  《泰山刻石》的书体是秦统一后的标准字体,小篆。其结构特点,直接继承了《石鼓文》的特征。  《泰山刻石》的书体比《石鼓文》更加简化和方整,并呈长方形,线条圆润流畅,疏密匀停,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受

岱庙五岳独尊石碑有多高?

岱庙五岳独尊石碑摩崖高210厘米,宽65厘米,大字径55x42厘米 历经百年沧桑的“五岳独尊”四个字是正楷书体,系清光绪丁未年间(公元1907年)由泰安府宗室玉构题书。“五岳独尊”景观石群位于泰山极顶(玉皇庙东南)去往玉皇顶的必经之路上,海拔1545米。摩崖高210厘米,宽65厘米,大字径55x42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