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红烛

红烛

时间:2023-05-12 14:52:56

高一语文红烛全文?

闻一多《红烛》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红烛中把红烛的意象分为了几个部分,象征了什么意义?

红烛这篇诗词中的意象有:“红烛”作为爱情相思、宴饮离别的见证者,“红烛”作为备受爱情煎熬的情人,“红烛”成为清谈、禅意的反衬。 1.红烛:“红烛”作为爱情相思、宴饮离别的见证者。是温馨爱情、痛楚相思的最好陪伴。  2.“红烛”本身成为叙事主体:以“烛长焰短”象征“衣带渐宽终不悔”备受爱情煎熬的情人,词人托物寄意,这时燃烧的的“红烛”好似“为伊消得人憔悴”为情所苦的爱的囚徒。  3.“红烛”成为清谈、禅意的反衬:“红烛”光焰温柔,在宋词里一般是和爱情相思相关;在宋诗里变为高人夜谈的背景。“红烛”秾丽华艳,清谈高雅清幽。在华丽色彩映衬下,静谧的深夜更具张力——烛影摇红是温暖的动景,孤坐、对弈是清幽的静景,一动一静,意蕴更深。

红烛谁写的?

红烛闻一多写的 中国现代文学家 代表作《七子之歌》、《红烛》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男,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代表作《七子之歌》《死水》,新诗集《红烛》等。

红烛与蜡炬的区别?

红烛的意象偏向于相思,而蜡炬的意象更倾向于个人思念,以及自我牺牲。 不同的诗句中即便是相同的人或者事物也会有截然不同的意思或意象。闻一多红烛是特定时代的下的作品,诗中诗人把自己比作红烛,愿意燃烧自己点亮世界,里面还有他的悲痛与大爱。 而李商隐诗中的蜡炬其实是表达的自己的思念和怅然若失的心情,这里的蜡烛也是他自己,有人说这是情诗有人说这是表达欲求一展仕途抱负希望贵人垂青。而这首诗也因为其丰富优美的意象而名垂千古,其中还不乏传世佳句。 要对比这两首诗的话,前者情怀更大而后者更小,但两首都是非常棒的传世佳作。

红烛原文?

全文如下: 红烛(序诗)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底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