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孟子课文原文-99句优选

孟子课文原文-99句优选

时间:2023-05-07 11:43:00

孟子课文原文

1、同时,他也提到了要尊重、简单地对待人民,同时要有辩论能力,以展示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引导他人的目的。

2、:“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juju三声)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3、【意义】孔子所谓乡愿大概是指伪君子,指那些看似忠厚实际没有一点道德原则,只知道媚俗趋时的人。孟子认为乡愿是言行不一,当面背后各一套的人。【乡愿文化】

4、《孟子·公孙丑上》中有“浩然之气”的原文,原文如下:

5、胶鬲走了以后,天下起雨来,日夜不停。武王命令快速行军,不停止前进。将领们都劝谏说:“士兵们都很疲惫了,让他们休息休息吧。”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8、◆清王宜山《围炉夜话》:“孔子何以恶乡愿,只为他似忠似廉,无非假面孔;孔子何以弃鄙夫,只因他患得患失,尽是俗心肠。”

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

10、在这里,舜帝、傅说、管仲和孙叔敖、百里奚已经广为大家所熟知,只有胶鬲的故事很少有人知道。

11、通过这句话,孟子表达了对士人和女子的高度要求,以及人们应该具备的崇高品质。

12、武王果然在甲子日到达殷都朝歌郊外的牧野,并且一举击败了纣王,于是胶鬲就辅佐周武王了。

13、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14、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单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单靠武力的强大。君主施行“仁政”,帮助、支持他的人就会有很多,君主不施行“仁政”,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到了极点。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骨肉兄弟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骨肉兄弟都背叛的寡助之君,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一战就一定能胜利。

15、其历史与现实意义基本一样,在人,善良诚信正直仁爱,在社会则形成公平公正仁义礼智信的良好社会风气和浩然正气,而不是见利忘义背信弃义的歪风邪气,引申来讲,浩然之气的意思就是天道正道,是天地间也即人类社会的正气。

16、武王说:“我不骗你,我们将到朝歌去。”

17、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8、◆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人文文化的种类,比如说有君子文化、士文化、帮派文化、礼乐文化,俗文化、乡愿文化(潜规则文化)等等。

19、(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20、“人之所以能,大抵有物七种,皆成于心。可传而不可受者,礼义知识信节耻也;可受而不可传者,恭敬中正廉耻也。恭敬中正廉耻,乃君子之所以成其大名也。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强知以行之,宽容以居之,仁义以行之。此四者,君子之所以成其大名也。故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所不包容,无所不包容,皆因其浩然之气也。”

21、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坦荡之胸怀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22、◆乡愿文化是现代文明的死敌,法治社会的死敌。

23、胶鬲是殷纣王时人,曾以贩卖鱼、盐为生。周文王发现他的才华以后,就把他举荐给纣,先在殷朝为官。后来武王伐纣,率军队到了鲔水。殷派胶鬲来侦察周师,武王会见了他。胶鬲说:“西伯将到什么地方去?不要欺骗我。”

24、其实,“浩然之气”是儒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味着追求高尚的品格、积极进取的精神、忠诚正直的处世原则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25、在《孟子·滕文公下》中,孟子提到:“心之官则思,思则有得,不思则无所得也。

26、译文为:公孙丑又问:“请问先生擅长于什么呢?”孟子说:“我知道语言的作用,我善于修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

27、“浩然之气”,出自《孟子·滕文公上》这篇文章。原文如下:

28、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29、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30、论证人性本善是其情可以为善,非谓善是现成的。同时指出恶的原因是后天影响,不能尽其才的缘故。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课文原文

31、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2、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33、孟子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4、执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执辩而天下其如此观,行矣哉!”这段原文中,浩然之气指的是君子高尚的气质和道德风范,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正能量,能够影响和感染他人。

35、【出处】《论语·阳货》:“子曰:‘乡原,德之贼也。’”《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孟子·尽心下》:“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愿也。”徐干《中论·考伪》:“乡愿亦无杀人之罪也,而仲尼恶之,何也?以其乱德也。”

36、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

37、从人的共性出发进行推论,指出理义是心之所同好。人性本善是因为人有好理义的自然倾向。

38、“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39、”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40、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1、①傅说:传说是商代一位贤人,因罪服刑,在傅岩筑墙;后被商王武丁访求到而提拔为相。版筑:古代筑墙的方法,用两版相夹,填入泥土,用杵捣实,拆版后即成土墙。②胶鬲: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③管夷吾:即管仲。原是齐国公子纠的家臣,纠与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君位,失败后逃至鲁国而被杀;管仲也被鲁人囚禁押回齐国。后由鲍叔牙推荐,被桓公提拔为相。④孙叔敖:楚国隐士,后被楚庄王提拔为令尹。⑤百里奚:虞国大夫,后在齐国任相,辅助秦穆公建立霸业。⑥任:责任,担子。⑦空乏其身:使他的身体遭受贫穷之苦。⑧拂:违背,不顺。⑨拂:同“弼”,辅佐。

42、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43、“万子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44、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

45、三里的城,(只有)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进攻它,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时机,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形。

46、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

47、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①,胶鬲举于鱼盐之中②,管夷吾举于士③,孙叔敖举于海④,百里奚举于市⑤,故天将降大任⑥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⑦,行拂乱其所为⑧,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8、是:“君子之浩然,朗乎若登于九霄,赫若发于冥冥。

49、这句话是说,上天会给予伟大的任务,但必须经过长期的苦难和磨砺,借此激励人们磨练毅力、忍耐和勇气,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成就人生壮举。

50、【典故内容】

51、此外,孟子还说:“唯天下至聖,乃能以旁之,且为之。

52、“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53、原文为:(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54、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55、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56、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57、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8、言有盈缩,行有规矩,惟彼与我皆准之。

59、故曰浩然之气,生于诚,灭于滥。

60、乡愿及乡愿文化

孟子课文原文

61、武王说:“将在甲子日朝歌城的郊外。你可以拿这话回去报告。”

62、只有在为朋友和公共利益而死的时候才是值得的,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和私欲而去追逐虚假的名利。

63、君子人之多言也,而敏于思,虽去就之事,则可勿忘也。

64、浩然之气指的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和精神风貌,能够推动自己不断进取、追求卓越。

65、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草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军却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的地理上的有利条件还不如内部人民团结一致(更重要)。

66、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⑨,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7、其中,“浩然之气”是指君子内心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范,是君子所具备的一种气质和精神状态。这种气质和状态来源于君子内心的修养和自我要求,是君子所追求的道德境界和人格完美的体现。

68、”意思是所有人的天性大致相同,但是成就与否取决于是否有浩然之气。

69、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7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句话出自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如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朝代:先秦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71、"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72、武王说:“我已经让胶鬲把甲子日到达朝歌的事报告给他的君主了,如果甲子日不能到达,就会使胶鬲失信。胶鬲失信,他的君主就一定会杀死他。我急行军是为了救胶鬲的命啊。”

73、”这段话即为“浩然之气”原文。

74、这句话出自课文《〈孟子〉三章》中,原文是:

75、【原文】

76、以本心论本性,以人皆有四端论证人皆有善的本性。

77、孟子原文中确实有“浩然之气”这一词汇。

78、【原文内容】

79、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80、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曰:“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81、语出《孟子·告子下》

82、【成语注释】

8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4、孟子曰:“滕文公之‘文章之盛者’,易也。夫易者,所以傅训百官者也。今十月之学,莫能东指其章句者,而况乎辞章之美、词意之丽者乎?是以时则曰:凿龟倒卦,非吾所及也。昔者士之谓士者,握发而求(注:握发,指用指缠起头发,表示斩决之志。求,指追求德行),曰浩然之气。凡浩然之为言也,豪纵贵行,视死如归,千里奔袭如市,森然若冰雪之不销,细柳之不折者也。是故君子出言,如山之巨无隐,如江河之盈满而不辞(注:不偏不倚,无欺无瞒),如日月之几旦而不躁;既明,且慎其行,保此道而弘显之,故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85、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86、”意思是只有至圣之人才能拥有浩然之气,并因此成为引领时代的先驱者。

87、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88、从家庭伦理的角度,指出爱父母兄弟是人的良知良能。人有爱人的本能故人性本善。

89、它的意思是指一个有志向的人应该有高尚的品德,而不是追求虚浮的表面功名和寻求短暂的快乐。

90、言之官则信,信则有验,不信则无所验也。

孟子课文原文

91、志之官则节义,节义则和平,不节义则无所容也。

9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93、浩然之气是孟子的一个重要思想,原文是:“人之性也,相近而殆天下无二者,其行也,似乎已而未成者,其惟气也夫。

94、是故君子必慎其思,信其言,行其志也。

95、”简单一下,“浩然之气”指的是人格正直、思想坚定的精神境界;“生于诚,灭于滥”则强调了诚实是保持浩然之气的重要条件。

96、◆李大钊《乡愿与大盗》:“中国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纪录。”

97、在这一段中,孟子举出了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六人,他们都是在逆境中饱受折磨,而后终于有一番作为的。孟子说:“舜在田野中兴起,傅说从筑墙的苦役中提拔出来,胶鬲从鱼盐贩子中提拔出来,百里奚从买卖场所提拔出来。所以上天要把重大的担子加给这个人,必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困苦,使他的筋骨受劳累,使他的肌体受饥饿,使他的身子受困乏,使他每做一事都受干扰、被打乱,以此来使他心理受振动,性格变坚韧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一个人常有过失,才能改正;心志遭困苦,思虑被阻塞,才能发愤有为;表露在脸色上,抒发在言语中,才能使人了解。国内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士人,国外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外患的威胁,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就能明白忧患中能获得生存,安乐中会遭致灭亡的道理了。”

98、胶鬲说:“哪一天到达?”

99、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