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孟子辍学的故事

孟子辍学的故事

时间:2023-05-02 09:18:18

孟子辍学的故事

1、“断机教子”,讲的是孟母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孟子最初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长了就厌烦了,经常逃学。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兴地说:“你背给我听听。”可是孟子总是翻来覆去地背诵这么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母听了又生气又伤心,举起一把刀,“嘶”地一声,一下就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苦织好的布割断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问母亲出了什么事。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君子求学是为了成就功名,博学多问才能增加智慧。你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材呢?孟子很受触动,从此,他牢牢地记住母亲的话,起早贪晚,刻苦读书。

2、孟子欲休妻

3、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在此居住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4、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

5、孟子自幼丧父,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母亲守节没有改嫁,对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视,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教子佳话。

6、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夫,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

7、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8、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拿起刀来,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割断织布机上的线,这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线,布就无法织成。

9、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视,管束甚严,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为贤。

10、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就是你没礼貌,不是妇人没礼貌。《礼记》上不是说了吗?‘将要进屋的时候,先问屋中有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

11、孟母为孟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孟母通过搬家的方式,先后将家搬离墓地、菜市场。最后孟母带着孟子定居到了学校旁边,给孟子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一个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孟母三迁,其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的心足够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12、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断织督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从此孜孜汲汲,日夜勤学不息。

13、君子求学是为了成就功名,博学多问才能增加智慧。

14、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15、孟母施教的种种作法,对于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良好的环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并养成了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16、“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的故事。早年,孟子一家居住在城北的乡下,他家附近有一块墓地。墓地里,送葬的人忙忙碌碌,死者的亲人披麻戴孝,哭哭啼啼,吹鼓手吹吹打打,颇为热闹。年幼的孟子,模仿性很强,不时看到丧葬的情形。孟子和村中儿童一起模仿大人扮演丧葬的过程,有时还抢人家的贡果吃,孟母发现儿子受到了不良环境的影响,感到这个环境实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决定搬家。不久,孟母把家搬到城里。这里是一个“日中为市”的交易集市,市场上拍卖喧闹,而且邻居是杀猪的屠夫,孟子就用泥巴捏成小猪,模仿他邻居的样子用竹片杀掉,沿街叫卖。孟母忐忑不安孟母觉得家居闹市对孩子更没有好影响,于是又搬家。这次,搬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学宫是国家兴办的教育机构,聚集着许多既有学问又懂礼仪的读书人。学宫里书声朗朗,可把孟子吸引住了读书人来往,高雅的气韵,从容的风范,优雅的举止与循规蹈矩的礼仪行为,对孟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孟母非常高兴,就定居下来了。

17、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18、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有一次,邻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备杀猪。孟子见了很好奇,就跑去问母亲:“邻居在干什么?”“在杀猪。”“杀猪干什么?”孟母听了,笑了笑,随口说到:“是给你吃啊。”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后悔了,心想邻居不是为了孩子杀的猪,我却欺骗了他。所谓“言必信,行必果”,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尽管家中十分困难,孟母还是拿钱到东边邻居家买了一块猪肉,让儿子吃了个痛快。

19、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20、历史上很多伟大的人物,都是出自单亲家庭,比如说孔子、孟子、释迦摩尼、岳飞、张衡、王充、嵇康、陶渊明、韩愈、欧阳修、成吉思汗、鲁迅、胡适、郁达夫、巴金、老舍、矛盾、钱穆、穆罕默德、耶稣、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叔本华、拜伦、安徒生、格林兄弟、马克吐温、艾默生、莫泊桑、尼采、纪德、高尔基、卓别林、门捷列夫、加缪、萨特、川端康成、李嘉诚、松下幸之助、奥巴马、克林顿、丘吉尔……

21、孟母三迁

22、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样子。

23、古时候的祭祀活动,本身就是用那个时代最好的灯光、舞美、音乐等,举办的一场体非常震撼的体验式课程。所以孔子的母亲是非常智慧的,直接让孔子参加祭祖,可以让孔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树立志向,还能学习很多知识。

24、断机教子

25、孟子的妈妈又带着孟子去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便学起了买卖屠宰猪羊的事。

26、与此同时,孟子把气节也十分看重,“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7、孟子最初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一长就厌烦了,经常逃学。

28、颜女当时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多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司马贞《史记索引》:“今此云野合者,盖谓梁纥老而征年少,非当壮室初笄之礼,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没有办法,他们二人只能去“野外交合”。但这里的“野”并非野外蛮荒之地,而是指不在家里的住所。

29、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不为外界所干扰。

30、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伸开两腿坐着。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对母亲说:“我的妻子不讲礼仪,请允许我休了她。”孟母说:“为什么?”孟子说:“她伸开两腿坐着。”

孟子辍学的故事

31、孟子具有天生的灵性与慧根,但也有一般幼童共有的怠情贪玩习惯。有一天,孟子竟然逃学到外面玩了半天。

32、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公元前622—公元前549年),子姓,孔氏,名纥,字叔梁,生于春秋时期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城北六公里王公楼村),为逃避宋国战乱,流亡到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儿子,在男尊女卑的社会,没有儿子是备受歧视的。于是叔梁纥纳了一名小妾,却生了个腿脚残废儿子,取名孟皮。残废人依当时礼仪不宜继嗣,就是不能进家庙祭祖。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请求纳颜氏女儿为妾。

33、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性是善的。但孟子只说性善,南宋朱熹补充为“人之初,性本善”,后世有学者提出“性向善”。

34、孟母教子的第一个故事:孟母择邻。

35、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不为外界所干扰。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36、孟子最初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一长就厌烦了,经常逃学。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拿起刀来,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用“断织”来警喻“辍学”,这在当时社会无异于今天的家长为了教好孩子不惜砸手机、砸游戏机、砸电脑、砸电视机等行为一样,不光需要智慧,还需要魄力。指出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不为外界所干扰。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断织喻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孟子旦夕勤学,终成儒学大师。

37、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38、孤儿寡母,搬一次家绝非易事,而孟母为了儿子的成长,竟然接连三次搬迁,可见孟母深知客观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39、由于他们住的地方与宗府相离不远,所以每到祭礼的时候,孔母都会想办法让孔子前往参观。受此影响,孔子常常利用一切可利用之物来模仿祭礼,还模仿着上香、献爵、祭酒、行礼、读祝等。孔母还让儿子学习周朝的各种礼仪。

40、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41、叔梁纥去世后,早已不为施氏所容的颜徵便带上自己的儿子与孟皮,一起从现在居住的陬邑逃往曲阜阙里,在那里过着十分艰难的生活。

42、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

43、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去逝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

44、孟子认识到自己错了,不敢休妻。

45、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

46、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47、对于这种嗟来之食,孟子应该是不屑一顾的。

48、断杼教子

49、断织之诫duànzhīzhījiè【成语解释】:孟子的母亲用割断织布机上的纱,使机上的纱不能成布的损失来告诫中途放弃学业的儿子。后用这个故事告诫中途辍学的人。【成语出自】:汉·刘向《列女传·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成语简拼】:dzzj【成语字数】:4个字【感情色彩】:断织之诫是褒义词【成语结构】:偏正式

50、晨昏问安,母亲生病他亲自侍候汤药。次年母亲病死于齐国,他抚柩归葬于老家(邹国马鞍山北麓)。

51、母亲去世后,孟子悲痛万分,因为继承发扬光大孔子儒学思想,辅佐齐襄王行王道,不能以身殉母,就自刻了一尊石像为母亲殉葬,在乡守墓一年返齐。

52、沽肉示信

53、苦读书,而是惰于修身养德,今后就不可以远离祸患,将来不做强盗,也会沦为厮役!”

54、当儿子回家时,孟母不声不响地拿起一把剪刀,将织成的一段锦绢咔嗒咔嗒,拦腰剪成两段。

55、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

56、就在孟子惊愕不解时,孟母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剪断织绢!一个君子学以成名,问则广知,所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你今天不读书,就不可以离于祸患,今后永远就只做一些萦萦苟苟的小事,中道废而不为,怎么能衣其夫子,而不乏粮食呢?”

57、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58、孟子的妈妈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

59、孟子杀猪

60、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孟子辍学的故事

61、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62、亚圣孟子事母至孝,孟子为了报答母亲仉氏的养育教诲之恩,五十五岁在齐国任客卿时,回故里迎接母亲到齐国共享荣华富贵。

63、刻像殉母

64、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

65、孟母看到了:“这不是我用来安顿孩子的地方!”带着孟子搬到市集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

66、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艰苦环境的磨炼。而主观因素则是思想斗争的折磨。

67、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

68、为的是不让人没准备。现在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进屋没有声响,因而让你看到了她两腿伸开坐着的样子。这是你没礼貌,并非是你妻子没礼貌!”

69、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去世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70、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

71、“断织喻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孟子从此旦夕勤学,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儒学大师。扩展资料:孟子的主要思想就是:仁、义、善。孟子的经历和孔子差不多,都是周游列国,去宣传自己的思想,但是因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这条建议不被大部分的君王所接受,这样的状况保持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72、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性是善的。但孟子只说性善,南宋朱熹补充为“人之初,性本善”,后世有学者提出“性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