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孟子梁惠王下拼音及朗读【优选35句】

孟子梁惠王下拼音及朗读【优选35句】

时间:2023-05-02 09:17:24

孟子梁惠王下拼音及朗读

1、琅,普通话读音为láng。“琅”的基本含义为似玉的美石或青色的珊瑚,如琳琅(美玉,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引申含义为〔琅玕〕像珠子的美石。

2、滕,水超踊也。

3、滕,《诗》曰:“百川沸滕。”水上涌也。注

4、téng第二声,

5、古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诗里提到的王家就是琅琊王氏。

6、旧县名,今滕州市,在山东省。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三·兖州府》。

7、lángyá

8、见“滕口”。

9、滕,小国也,间于齐楚。

10、琅琊是个地名,古代写作琅邪,亦作琅笽,主要是指今山东东南沿海地区。在古时候还有个叫琅琊国的国家,它出现在西汉初年,是汉朝的同姓诸侯国。两汉、两晋都有琅琊国。

11、在日常使用中,“滕”也常做名词,表示姓。

12、见解:需提醒的是:乐正子,名克,是孟子的弟子。一句题外话:从本节中,我们能体会到纵使一个君主,想要见自己想见的人才一面,有多不容易;而近臣,对君主行为的影响又有多大。我们主要讨论孟子的最后一句话: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这体现了孟子对于个人心理动机的强调与重视。一个人去做或不做一件事,原动力一定是他的心理动机,其余人的言行只不过是推动的作用。从这一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孟子以至整个儒学对于自主精神的理解。依据这一认识,我们可以做出这样两个结论:一方面,做事不能指望他人,一切都在于自己的想法,因为自己才是施行的人;另一方面,事情的效果不能归于他人,因为他人所起到的只会是推动作用。但是,除了当代语境中的“心理动机”,孟子还认为一个人的去做或不做一件事,另有一个根本:天意。不同于我们之前在治理层面说到的“天意”,这个天意含有一种使命感。确实,有时我们在生活里开启一段旅程,可能真的寻找不到什么心理动机;但真正的君子,也绝不会受摆布于他人的言行,就算是追随了某人的话语、效仿了某人的行为,也全在于自己内心的认同与向往。这种情况下,开启这一旅程的原动力就在于天意了,在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那一种饱含了使命感的天意。欢迎列位共谈共学。有所疏漏,烦请指正。

13、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滕州市一带。

14、读作lángyá,古代写作琅邪,后期亦作琅玡,今作琅琊,是山东省东南沿海地区的古老地名,历史上曾有琅邪邑(县)、琅琊国、琅琊郡、琅琊道,位于今山东临沂、青岛、诸城、日照一带。琅琊王氏是琅琊临沂之郡望,临沂还是东晋司马睿皇族龙兴之地。临沂市今有琅琊王路与琅琊网。青岛市黄岛区今有琅琊镇。琅琊区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因滁州境内琅琊山及原琅琊乡而命名。

15、《孟子·梁惠王下》

16、【lángyá】

17、名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滕州一带。

18、原文: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他日君出,则必命有司所之。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请。”公曰:“将见孟子。”曰:“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礼义由贤者出。而孟子之后丧逾前丧。君无见焉!”公曰:“诺。”乐正子入见,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后丧逾前丧’,是以不往见也。”曰:“何哉君所谓逾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曰:“否。谓棺椁衣衾之美也。”曰:“非所谓逾也,贫富不同也。”乐正子见孟子,曰:“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来也。”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19、水向上腾涌。

20、山名。在今山东省诸城县东南海滨。《孟子·梁惠王下》:“吾欲观於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於琅邪。”《史记·秦始皇本纪》:“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

21、指秦始皇时于琅玡山上所建之琅邪台。《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东陼钜海,南有琅邪。”郭璞注引张揖曰:“琅邪,台名也,在渤海间。”

22、自译:鲁平公将要外出。他宠爱的近臣臧仓请示:“别的时候君上外出,一定告知有关官吏去向。今天,车马已经准备好,有关的官吏却还不知道要去哪,臣下向请君上示下。”鲁平公说:“要去见孟子。”臧仓说道:“这为什么啊?君上之所以降低身份去见一个匹夫,是因为以为他贤吗?礼义是贤者提倡的;但是,孟子为母亲办丧事超过了为父亲办丧事,这不合礼。君上还是别见他了!”鲁平公说:“好吧。”乐正子拜见鲁平公,问道:“君上为什么不去见孟轲?”鲁平公说:“有人告诉寡人:‘孟子为母亲办丧事超过了为父亲办丧事,不合礼’,所以我不去见他。”乐正子说道:“君上所说的‘超过’是什么意思?是给父亲办丧事以士的礼,给母亲办丧事以大夫的礼;还是说给父亲办丧事用的三鼎,给母亲办丧事用的五鼎?”鲁平公说:“不是。我说的是棺椁和丧服的精美程度。”乐正子说道:“这不是超过,只是因为孟子他前后的贫富不同。”乐正子去见孟子,说道:“我告诉了君上关于先生的事,君上本来是要来见你的。有个近臣叫臧仓的阻止了君上,所以君上没有来。”孟子说道:“行动,有人促使;停止,有人阻滞。但是行动、停止,不是别人能激发的。我之所以不能见到鲁君,是天意呀。那姓臧的小子怎么能让我见不到呢?”

23、古代的琅琊是现在的山东省临沂市,因为临沂河而得名。在秦朝统一后,地方实行郡县制,临沂地域属琅琊郡和郯郡。临沂,古称琅琊、沂州,山东省辖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鲁东南地区中心城市、具有滨水特色的现代工贸城市和商贸物流中心,山东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24、山名。在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南。西晋伐吴,琅邪王司马伷曾率兵驻此,因名。宋欧阳修《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清黄景仁《晓过滁州》诗:“最高知琅琊,翠色披满襟。”

25、仁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

26、常用释义

27、《说文·水部》

28、指秦琅琊刻石。金松岑《文学观》:“碑之《泰山》、《之罘》、《琅琊》、《会稽》;词赋之《连珠》、《七发》是也。”

29、在日常使用中,“琅”也作象声词,形容清朗、响亮的声音,如琅然(声音清朗的样子)。

30、《玉篇·水部》

孟子梁惠王下拼音及朗读

31、“滕”,普通话读音为téng,最早见于金文时代。“滕”的基本含义为水向上腾涌;引申含义为张口放言,如“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32、详细释义

33、“滕”,初见于金文时代,为形声字,后来又在秦朝小篆中发现,“滕”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篆书演变而来。

34、读作lángyá

35、道理:孟子告诉梁惠王,一个君主应该善于把自己的快乐和自己的臣民分享,这也是仁德的一个表现。只有与民众一起同甘共苦国家才能富强,才能取信于民,团结民心梁惠王就能统一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