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孟子的故事孟母三迁-推荐36句

孟子的故事孟母三迁-推荐36句

时间:2023-05-01 19:34:21

孟子的故事孟母三迁

1、“拓展资料”

2、孟母三迁的故事发生在约公元前372年。

3、孟母断机杼

4、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5、孟子母亲教育孟子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孟母杀猪。

6、孟子很小的时侯,父亲去世了,孟母就把家搬到了离他父亲墓地近的地方。因为周围都是墓地,经常有人哭叫,孟子就学他们。孟母见了,觉得不好。就搬到了集市上,孟子又学小商贩大喊,孟母觉得这个地方还是不好。孟母又一次搬家了。搬到了学堂,因为文人多,孟子要求上学,孟母觉得这才是理想的住处。

7、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8、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9、起初孟子家在墓地附近,每隔几天,就会有送葬的队伍吹着喇叭经过他家门口。好奇的孟子就跟着送葬的队伍学着吹喇叭,引得一群孩子跟在他后面跑着玩儿,大家一起玩儿送葬的游戏。孟母非常重视孟子的教育问题,看到孟子整天吹喇叭玩儿送葬游戏,赶紧就把家搬到了城里,住在屠宰场的旁边。搬到城里后,孟子每天都到屠宰场去看杀猪,那些屠夫杀猪时手脚利落,十分熟练。孟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没过多久,他竟然能帮着杀猪了。孟母非常着急,又把家搬到了学堂附近。于是,每天早晨,孟子都跑到学堂外面,摇头晃脑地跟着学生们一起读书,并且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当时,孔子的孙子正在这里当老师,他见孟子学什么都很快,而且记忆力特别好,就非常喜欢他,还让他免费进学堂读书。后来,孟子果然没有辜负孟母的期望,成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儒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10、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11、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

12、扩展资料:

13、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孟母依靠纺织麻布来维持艰难的生活。孟子非常聪明,看见什么就学什么,而且模仿本领特别强。

14、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孟母三迁”。

15、孟母杀猪是教育孩子不能言而无信。年幼的孟子看到邻居杀猪,问母亲:“他为什么要杀猪?”孟母随口说了一句:“杀猪是为了能让你吃到猪肉啊。”话一说完,孟母就后悔了,以他们当时清贫的家境,是很难吃到猪肉的。可是,为了不失信于孩子,孟母还是买了肉做给孟子吃,以此来教育孟子做人要言而守信。

16、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17、孟母三迁指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18、孟母三迁主要讲的是为孩子学习搬家。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19、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20、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普及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读物,虽经明、清学者陆续修订补充,而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始终冠于篇首。

21、讲的是,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有一天因为感到厌烦,便从学堂逃课回了家。这时候的孟母正在家中纺布,见到提前回家的孟子后,一句话都没有对孟子说,便当着孟子的面将纺织用的梭子给弄断了。

22、非常孝顺的孟子立刻就跪了下来,问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孟母回答他,学习就如同织布一样,织布是需要从一根线、一根线的开始纺织的,即便即将要完成一匹布,只要中途断掉了,那之前所做的努力也会全功尽弃。学习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如果半途而废,那是永远也无法成才的。听完孟母的一席话,孟子顿时如梦初醒,从此以后便对待学习便十分的认真、勤奋。

23、孟母教子的影响颇为深远,早在西汉时期韩婴的《韩诗外传》中,就用有关孟母的故事来解释诗义,刘向的《列女传》中,首次出现了“孟母”这个专用名词。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曾作《孟母颂》,西晋女文学家左芬也作《孟母赞》。

24、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孟子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25、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26、典故出处: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街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退进。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27、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28、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29、孟母断机杼断机杼是教育孩子不要半途而废。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

30、孟母三迁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启发人更多的思维。

孟子的故事孟母三迁

31、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

32、看着孟母弄断了那纺织用的梭子,每天都能看到孟母织布的孟子心里顿时明白,那辛辛苦苦即将要纺织完成的布匹就这样全毁了。因为孟子小时候家境非常贫寒,孟母为了让孟子能够去学堂学习,每天都要非常辛苦地织布,并且织到很晚,织好一匹布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和心神。

33、孟母三迁,发生在战国时期,讲述的是孟母择邻的故事。

34、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吃饱穿暖之外,还要言传身教,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周围的人的言行影响,孩子在幼儿时期模仿力最强,所以应该给他们良好的环境。古人教导我们要与圣人为伍,远离琐碎事和卑鄙小人,才能有所成就,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孟子学成,他的母亲功不可抹。

35、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36、孟母三迁后面的那个故事是孟母断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