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五年级上册孟子必背内容【精选169句】

五年级上册孟子必背内容【精选169句】

时间:2023-05-01 19:32:37

五年级上册孟子必背内容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战国时期·孟子、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孟子》

2、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

3、城古义:城墙今义:城市

4、国古义:国防今义:国家

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7、《尽心下》是《孟子》里的一篇文章。

8、兵古义:兵器今义:士兵

9、郭:外城。

1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11、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12、孟轲,字子舆,世称孟子,战国中期邹人。孟子其父早逝,孟母一心教子成人,三迁其居,从墓地旁搬到市场旁,最后定居于学校之邻,使孟子从小耳濡目染,受到了传统礼仪的熏陶。孟母此举也体现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13、在孟子看来,只要在“寡欲”、“内省”、“养气”上下功夫,就可能实现“尽心知性”.

14、性善论是其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的根基.

15、孟子作品,是集梁惠王篇、公孙篇、滕文公篇、离娄篇、万章篇、告子篇、尽心篇等七篇共二百六十章而成,七篇中前三篇主要是陈述孟子游说诸国的言行,后四篇为孟子隐退后的言论。

16、亲戚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17、(五)一词多义。

18、孟子曰:“有人曰,‘我善为陈①,我善为战。’大罪也。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南面而征,北狄怨;东面而征,西夷怨,曰:‘奚为后我?’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战?”

19、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孟子》译文: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能做为儿子。

20、孟子中的一篇文章

21、一、性善论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人类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二、道德论

22、“尽心”即指把人的本性中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扩充到极致;

23、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孟子》译文:只有孝顺父母,才可以排解忧愁。

24、出处《孟子》

25、故:所以。

2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2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9、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孟子·滕文公下》译文:眼中没有父母、目无君上的人,犹如畜生豺狼。

30、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五年级上册孟子必背内容

31、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孟子》译文:仁的实质是侍奉父母;义的实质是顺从兄长。

32、五、尽心知性

33、寡:少。

34、“知性”,即指对本性中的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并且付诸实践.“尽心”是前提条件.

35、“畔”通“叛”,背叛。

36、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37、公孙丑问曰:“何谓也?”

38、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9、以:凭借,依靠之意。

40、“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4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2、池:护城河。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4、三、政治及经济方面

45、一、民本

46、意思:认真的兴办学校教育,反复用孝悌的道理教化百姓,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头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

47、孟子晚年归邹,专心著述、讲学。孟子非常热爱教育事业,他的言行、思想多记录在《孟子》一书中,在这本书当中孟子提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的三大乐趣之一,也是首次将“教”和“育”这两个字合在一起使用。

48、《孟子》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全书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

49、教民:向人民施以教化.他屡屡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他认为教化是保证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教化可以使人“明人伦”,解决民众的道德问题.

50、域古义:界限,限制今义:地域

51、孟子说:“春秋时代没有符合义的战争。那一次(战争)比这一次好一点的情况,还是有的。所谓征,是指天子讨伐诸侯,同等的诸侯国是不能相互征讨的。”

52、委古义:放弃今义:委屈、不甘心

53、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什么孟子的仁政思想

54、威:威慑。

55、去:离开。

5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7、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水池

58、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孟子》

59、词语归类

60、四、性善论是仁政的伦理基础和哲学依据。任何政治思想的基础是它对人性的理解和界定,不同的人性观必然导致不同的政治观点和政策主张。所以他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的性善论为仁政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年级上册孟子必背内容

61、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尚书》中的)《武成》篇,就只取其中二三片竹简(或木片)。仁人无敌于天下,凭(武王那样)最仁的人去讨伐(商纣那样)最不仁的人,怎么会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起来呢?”

6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3、六、教育思想

64、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作者: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孟子》四书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记录。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

65、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养民、教民两个方面.

66、环:包围。

67、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封疆:疆界、边境。

68、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

69、再次,“人皆有之”的善性,起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必须经过自我修养,才能发展成为完美的道德.

70、孟子说:“梁惠王真不仁啊!仁人把给予他所爱的人的恩德推及到他所不爱的人,不仁者把带给他所不爱的人的祸害推及到他所爱的人。”

71、——孟子《孟子》

72、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城:内城。

73、译文:眼中没有父母、目无君上的人,犹如畜生豺狼。

74、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75、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76、其实孟子书被认为是孟子隐居以后和他的学生万章等人所完成的。孟子在秦、汉、唐时,并没有当成儒家的经典,在汉书、艺文志里,被分列为诸子百家的文章,可是宋朝因儒家发达,有个叫朱熹的大儒,把孟子和大学、中庸、论语合起来篇为四书,另外朱熹本人又写了一本孟子集注,所以自此以后,孟子书就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