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战争诗的意象

战争诗的意象

时间:2023-04-11 22:55:51

战争诗的意象

1、具有描绘边塞将士英勇无畏,忠君报国,表达志向等含义。多用在边塞诗中的战事。

2、借指精锐的骑兵。元代的乃贤《答禄将军射虎行》:“将军部曲瀚海东,三千铁骑精且雄。”

3、《风陵渡》一诗,记录了艾青乘坐渡船渡黄河到潼关去的心境。

4、十五从军征里有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意象有狗窦雉兔谷葵等,表现老兵家乡由于战争变得荒凉破败的情景。

5、诗一开始就以四个排比句勾勒出了一幅渡河图。“风吹着黄土层上黄色的泥沙,风吹着黄河的污浊的水,风吹着无数的古旧的渡船,风吹着渡船上古旧的布帆。”

6、此刻的风陵渡口,处在一个风的世界里。读这四句诗,我们仿佛置身河面,渡船在水上出没,耳边是船工号子,壮阔、悲凉。

7、从表面上看,这首诗描写了一种自然现象;拓展来看,这首诗可能是对友情的描述和赞扬,也可是对人生的感悟和诠释,还可能是对自由生命的渴望与思考。正是由于意象多样化的缘故,此诗才具有发人思的魅力。

8、选用了玉门关、天山、明月三个意象,营造了辽阔无垠,浑然一体,气象雄浑的意境。

9、“夜阑卧听风吹雨”中“风”和“雨”的意象,不仅代表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又联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和战争的风云以及作者壮年的军旅生活。

10、艾青正是以诗人敏感的心灵感受和锐利的政治目光深切地体察到了时代和社会脉搏的动向,意识到了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才从原野上一棵棵“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树的意象获得灵感,产生了“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的联想。艾青赋予那些生长在大地上的一棵棵树以活生生的性格,以独具的眼光看到了“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的潜在的事实,把它们作为一个伟大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力量的象征。

11、《关山月》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古。全诗分为三层,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此诗如同一幅由关山明月、沙场哀怨、戍客思归三部分组成的边塞图长卷,以怨情贯穿全诗,色调统一,浑然一体,气象雄浑,风格自然。

12、在古代,形容强悍勇猛的骑兵,常用于描写战争。

13、而它更深的层次,是以民族战争为背景的,有着战乱的潜质。接下来,诗人写了他在渡船上的心情。

14、月在诗中起着渲染烘托的作用,渲染了哀婉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悲伤的情感。

15、渡船在险恶的浪上颠簸,风一刻也不停地撕扯着布帆,生命被风浪掌控着,或许,即刻就会被鲸吞。这感受是真切的,心理活动也是真实的。

16、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17、《树》写于1940年春天,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了,正转入艰苦的相持阶段。这场民族战争正给予全体人民一次洗礼,使他们的灵魂在战争中经受严酷的磨练,日益走向精神的觉醒。艾青正是深切地体察到了时代和社会脉搏的动向,意识到了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

18、也叫做“铁马”:意思是披着铁甲的战马。

19、此刻,一切存在于侥幸中。然而,深藏在艾青心底的,是对光明永不妥协的追求。

20、注意它的读音,现代汉语中把骑的读音确定为单一的qi(二声)。

21、选取的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此诗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22、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这几句并不是局促于一时一事,而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

23、诗境被一种怨愁情绪所弥漫,基调极为悲凉。全诗叙事自然流畅,语言朴实真切,具有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24、披挂铁甲的战马。比如唐代戎昱的《从军行》:“半酣秋风起,铁骑门前嘶。”

25、潼关,就在对岸,那就是他的目标,他就是冲着它渡河的。因为,潼关守卫着祖国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