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适合练字的诗词七言-摘抄64句

适合练字的诗词七言-摘抄64句

时间:2023-04-06 15:23:06

适合练字的诗词七言

1、欲从杖叟听忧乐,却指高专说正忙。

2、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3、四十三载回母校,学子归来倍感伤。

4、“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5、如果说前两句是实写当前景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虚写未来情。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

6、受邀为朋友修改一首同学聚会后有感的诗(他总觉得平仄不畅):

7、颈联“欲从杖叟听忧乐,却指高专说正忙。”平仄、对仗、押韵都没有问题,不动。

8、却有重逢互韵文。

9、别离四十三年聚,学子归来倍感伤。

10、首句“四十三载回母校”,平仄为“仄仄平仄平仄仄”,我们知道,作为律句,关键位置的平仄是交替出现的,而此句二、四、六位置为“仄(十字为入声字)、仄、仄”,这是很明显的失替,也就是说第一句就出律了,这样就无法进行平仄推导。

11、首句修改完之后,再把其他四个出律的字替换掉。“房屋”的“屋”为入声字,换成“庭台”,代指教学楼之类的,同时“看不见”太口语化,把“看”字换成“皆”,这句诗中老房子都不见的意思也更加明确。所以这句改成“宿舍庭台皆不见”,“仄仄平平平仄仄”,既合平仄,意思也相对要好些。

12、对应下,我们会发现平仄错误非常多,多达一十七个错误点,这确实有点让人头疼,非得动大手术不可。

13、但是这样下来平仄错误实在太多,我们可不可以换一种思维,只把首句给改了,在尽量少动原诗的情况下进行修改。因为是仄收格式,仄起既然不大合适,那我们看平起仄收格式:

14、传情莫过于语言,“言为心声”,诗人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却话”是回溯追想,诗人此时设想彼时,而彼时正谈论此时,谈论的是巴山夜雨之时的思念之情。在这首短小的四句诗中两处出现“巴山夜雨”的字样,这种情况在一般的古诗中是绝少见的,形象、细腻、含蓄、深刻,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15、注意改写的时候尽量和最后一句“更堪世事最难详”保持诗意上的连续。我们把“母校”换到句前,“旧迹”放到句尾:“母校沧桑移旧迹,更堪世事最难详。”

16、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

17、名师血汗引宽仁。

18、“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

19、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

20、宗师颌首灵光句,

21、李商隐这首诗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诗人十分注重炼字,用字非常考究,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

22、这个只是建议,具体如何取舍还得看诗人自己。

23、宿舍庭台皆不见,参师楼下久彷徨。

24、侥幸吟朋逸趣群。

25、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6、吟友谦恭具热忱。

27、母校沧桑移旧迹,更堪世事最难详。

28、挚友深情雅兴淳。

2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0、古人作诗常常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所以很多用字、词都会反复推敲,这就是古诗中的“炼字”,是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效果,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夜雨寄北》中的“涨”字就是这样,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适合练字的诗词七言

31、至少在格律上是合格了,诗意上与原来古风差别不大。如果要求更高,可以继续进行炼字,也就是说,这首七律,可以更好。

32、其实作者这首诗意思挺不错的。四十三年同学聚会,肯定感触是非常深的,随手写下诗来纪念心中所想,这正是诗的正确功用。其实平仄这个东西是作者自己要求,否则作为一首古风,能够得到同学朋友的认同,打动每一个聚会的人,这首诗就是成功的了。

33、同时我们看到韵脚字“伤、惶、忙、详”是平水韵“七阳部”,这个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不用考虑。我们需要修改和注意的就是平仄理顺以及中二联的对仗问题。

34、全诗修改完毕,这变成了一首平起仄收,押“七阳”平水韵的七律。

35、虽无照面相斟酒,

36、“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倾盆。

37、而最适合修改成律句形式是“仄、平、仄”这样就只需要修个一个字,也就是“载”字。我们可以用“年”字代替,如果绝对“四十三年”太平实了,那我们就用“秋”字代替:“四十三秋回母校”,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这就变成了典型的“仄起仄收”的平仄基础格式,从而得出整首诗的正确平仄格式,再逐字核对平仄,进行修改。根据平仄“对、黏”规则,得出平仄关系:

38、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这美景原来不过是诗人追念、向往的,至于何时重回温柔乡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又是多么无奈的事情。这一句,字字含情,却又不着一个“情”字,表达非常含蓄。

39、《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

40、作者希望调整平仄,也就是自己希望修改成一首律诗——这是从长短,大致书写方法看出来的。那我们就要从平仄、押韵、对仗几个方面来进行审查和修改,同时尽量保持诗人原来的意境不变。

41、尾联“怜悯母校旧迹少,更堪世事最难详。”出句“怜悯母校旧迹少”平仄为“平仄仄仄仄仄仄”是明显出律。要合律“仄仄平平平仄仄”,估计也要打散重来,因为“母校”二字不能拆分,而这句出律的地方正是“母校”的“校”字和“旧”字。

42、酝酿构思申逆境,

43、枯枝曼舞遇芳春。

44、重圆旧梦却无门,

45、古诗中的“涨“给人的感觉不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46、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7、那么首要的,就是把首句给改好了。“四十三载回母校”,“仄仄平仄平仄仄”,需要完全打散,根据“平平仄仄平平仄”重写。“别离四十三年聚”,这里和原句“母校”有一定差别,但是没办法。读者可以根据原诗后面的句子推导得出这就是一场在母校的同学聚会。而且在尾联还有“母校”二字,律诗比较忌讳重字,所以改掉比较好。

48、第一点是在动笔之前心中没有规矩,所以随心所欲是做到了,音律调和却总有问题。

49、微信私聊逢贴己,

50、“教学楼下久彷徨”,“学”字是入声字,仄音入韵,平仄为“仄、仄、平”,所以需要换成平音字。改成“传道、授业、解惑”都不行,干脆改成“参师”吧,这个不重要,如果觉得不好可以再改。关键是先纳入格律诗范畴:“参师楼下久彷徨”。

51、顺便说一句,诗者为何在平仄上总是无法理顺?

52、诗词入窍攀援苦,

53、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

54、天赐机缘幸入群,

55、天助盲人行窄路,

56、怜悯母校旧迹少,更堪世事最难详。

57、宿舍房屋看不见,教学楼下久彷徨。

58、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

59、“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

60、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适合练字的诗词七言

61、推敲练字化良箴。

62、切磋探讨志清纯。

63、再进行详细核对,发现除了首句之外,只有第18字“屋”应平,第23字“学”应平,第46字“校”,应平第47字“旧”应平。这就简单多了,从十七字的推倒重来,变成四个字的微调,这样修改应该更好的保存原诗意味。

64、第二点是在整理修改的时候思路没有拓开。如果我们按照首句格式进行十七处修改,那就真的不如重新写过了。但是换一种思维,把首句改了,这首作品不但可以和律,而且可以变得更加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