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精选 庄子 经典名句赏析【35句】

精选 庄子 经典名句赏析【35句】

时间:2023-04-04 17:34:10

庄子 经典名句赏析

1、这是庄子从“以息”,即有所凭借这一思路出发,由鹏“去以六月息"推而广之,联想到天空中的其他东西也是“以息相吹”。山野中的雾气(野马)、飞尘(尘埃),空中的其他活动之物(包括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与鲲、鹏相比,实在是太渺小了,但它们要能够动起来,依然要有所凭借。先说大,次说微,由大的事物推及小的事物,说明这一现象的普遍性。

2、第四部分至“蘧然觉”,说明人的死生存亡实为一体,无法逃避,因而应“安时而处顺”。

3、余下为第九部分,说明一切都由“命”所安排,即非人为之力所安排。

4、庄子的《人间世》充满着辩证的味道,是一篇思维缜密的哲学著作,用心去领悟每一句话,对我们的生活是有指导意义的。

5、《人间世》揭示了先贤圣人庄子为人处事的巧妙道理,重点讲述了处人与处己的大智慧。

6、全文可以分为九个部分。

7、这就是“无用之有用”的智慧啊!

8、第六部分至“乃入于寥天一”,说明人的躯体有了变化而人的精神却不会死,安于自然、忘却死亡,便进入“道”的境界而与自然合成一体。

9、全文可分为两层。

10、而生的扭扭曲曲,不成形态的那些树,没有人管他们,偶尔有路人经过躺在下面歇息,临走的时候撒一泡尿,他们逐渐的长大,成为遮天大树,颐养天年。

11、第一部分有三个故事,依次是孔子的门徒颜回要去往卫国说服暴君时,孔子的劝戒;叶公子高出使齐国时像孔子的请教;颜人去当卫太子师父时候的一番辩论。

12、这篇文章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是设喻。在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写黄河与北海的壮阔,前者是“百川灌河”,“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后者是“难穷”“不见水端”。写河伯的认识,先前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

13、第三部分至“参寥闻之疑始”,讨论体察“道”的方法和进程。

14、第一层(“秋水时至”至“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第一句写黄河的壮阔。秋水泛滥,“百川灌河”,是何等的雄壮;“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是何等的开阔。第二句写河伯的骄傲自满。他暗暗地高兴,“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那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两句之间,用了一个“于是焉”,说明河伯是在这个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欣然自喜的,等到他见到大海时又会是另一番景象。

15、千里”的巨鲲化为“不知其几千里”的巨鹏。“怒而飞”,遮天蔽日“徙于南冥”,这是何等雄奇壮阔的景象。作者一开篇,就以奇异的想象、夸张的笔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了鲲的自由变化和鹏的展翅翱翔的画面,把读者带人一种雄奇深邃、好似绝对逍遥的境界。

16、大宗师是指庄子思想中总合道宇宙生成意义的观念,意为开创、传授道理,有成就又受人尊崇的老师。庄子认为自然和人是浑一的,人的生死变化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而他主张清心寂神,离形去智,忘却生死,顺应自然。这就叫做“道”。

17、第五部分至“天之小人也”,进一步讨论人的死和生,指出死和生都是“气”的变化,是自然的现象,因而应“相忘以生,无所终穷”,只有这样精神才会超脱物外。

18、课文主旨

19、第一部分至“是之谓真人”,虚拟一理想中的“真人”,“真人”能做到“天”、“人”不分,因而“真人”能做到“无人”、“无我”。“真人”的精神境界就是“道”的形象化。

20、第七部分至“此所游已”,批判儒家的仁义和是非观念,指出儒家的观念是对人的精神摧残。

21、表面上看,庄子的一些观点是避世的,是消极的。但是在当时的乱世,那是一种智慧,是安身立命方可走进乱世的本钱。

22、第二部分至“而比于列星”,从描写“真人”逐步转为述说“道”,只有“真人”才能体察“道”,而“道”是“无为无形”而又永存的,因而体察“道”就必须“无人”、“无我”。这两段是全文论述的主体。

23、这篇课文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秋水》篇的前部分。它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24、内容分析

25、第八部分至“丘也请从而后也”,论述“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是进入“道”的境界的方法。

26、庄子引用《齐谐》这部书的记载,继续对大鹏的形象极力渲染,同时又补出其能够高飞的原因:“以六月息者也。”补出的这句话很重要,它说明大鹏向南飞行,需要乘着六月的大风,也就是说,大鹏的飞行是有条件的,是有所凭借的。它虽然能够在天空翱翔,看似自由自在,但其实还要借助风的力量,受到风的制约。如果没有大风,大鹏是不可能飞翔的。因此,在天空翱翔的大鹏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27、此数句写鹏飞在九万里的高空,先向上看,见不到天的极顶,再向下看,见不到地面。作者从侧面极力形容鹏飞之高,又让人想象字宙之大,“不知其几千里”的鹏在不知有多少个“九万里”的天空中飞翔,只不过是一个小点罢了。

28、“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师”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师。谁够得上称作这样的老师呢?那就是“道”。

29、第二层(“顺流而东行”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由第一层过渡到第二层。写大海的广阔只用“不见水端”四字,然而与黄河的“不辩牛马”相比则不可同日而语。两相对比,河伯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然后向海神若发出由衷的感叹。这里又用了一个“于是焉”与第一层呼应,情况不同,时间不同,认识也就不同了。河伯感叹的那番话,是作自我批评。先引俗语“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然后说自己曾经不相信“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批评自己的盲目自大,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宽广,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则永远也得不到改正;最后,河伯认为自己的浅陋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所耻笑。

30、写作特点

庄子 经典名句赏析

31、一、处人难,“虚已待物”安身立命

32、二、处己难,“无用之用”得天命

33、庄子诙谐重感性令人欣赏

34、生长在树林中,正直的树是栋梁之才,必然要被人砍去,好一些的木材还有机会进宫瞧瞧,不一定可以做了贵重的什么东西,但他们都是短命的。

35、“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详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回事。语出《庄子·德充符》:“以死生为一条。”又《庄子·大宗师》:“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为友矣。”],齐彭殇为妄作[齐彭殇:把高寿的彭祖和短命的殇子等量齐观。彭,彭祖,相传为颛顼帝的玄孙,活了八百岁。殇,指短命夭折的人。《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王羲之感慨“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面对苦短人生,“痛”从中来,发出了“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悲”叹。这正是他对时光虚度的惶恐,对济民安国的渴望,对建功立业的向往,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无奈,对“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哀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作者自觉地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表达了想要通过有所作为来抗拒人生虚幻的愿望。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作为士族阶级的成员,王羲之既有根深蒂固的积极用世的儒家思想,又有消极遁世的老庄思想,还接受了佛家思想的一定影响。他对老庄‘一死生’、‘齐彭殇’的否定,表现出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而王羲之‘飘如游云,矫若惊龙’的潇洒风神和天机流布、挺然秀出的书法艺术在一定意义上又可视为这种努力的结果,因为他知道,抗拒人生虚幻性的真正行之有效的办法只能是在给定的生命限度内进行最大可能的价值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