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城下之盟汇总67个

城下之盟汇总67个

时间:2023-03-31 13:49:07

城下之盟

1、蒲骚之战

2、屈瑕说:“大王放心,绞国虽小而轻燥,轻燥则少谋略。有这样香甜的钓饵,不愁它不上钩。”

3、楚绞之战,在春秋时期的众多战争、战役中,并不算够档次,高大上级别的。如果说这场战争能有什么值得一提的话,那就是它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城下之盟”的典故。

4、城下之盟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政治与军事方面。

5、蒲骚之战,是春秋前期郧国、楚国两国间的一次大战。战前,郧楚本是姻亲之国。楚国国君楚武王熊通的爷爷熊仪(亦名楚若敖)娶郧女为妻,且生幼子斗伯比。此子后为楚国著名的令尹(楚国官名,最高执政官,相当于宰相)。

6、城下之盟造句1、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迫使清朝政府签订城下之盟〈辛丑条约〉。

7、果然袭击顺利得手,还抓了三十多个樵夫,夺得不少柴草。一连几天,收获都不小。见有利可图,绞国士兵更加胆大的出城劫夺,抢柴者越来越多。

8、盟山誓海[méngshānshìhǎi]犹海誓山盟。对着山海盟誓。极言男女相爱,坚贞不渝。

9、山盟[shānméng]指山为喻的盟誓。多指男女相爱之深,坚定不移。

10、答:不是,鸿沟之盟不是成语,甚至都不是词语,它只是由这四个字拼凑而成。城下之盟才是成语。

11、蒲骚之战以楚军的胜利而告终。楚国如愿以偿地和贰、轸两国订立盟约,从而将楚国的势力推进至汉水以东。

12、楚王见敌人已经吞下钓饵,便决定明日迅速逮捕大鱼。

13、自食其力、自强自力

14、盟会[ménghuì]犹会盟。古代诸侯间的集会结盟。

15、国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城下之盟哉。(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五回)

16、关于这个“城下之盟”,还得从春秋时期的蒲骚之战说起。

17、城下之盟,是强大的敌军兵临城下时受胁迫而签订的盟约,带有强烈的耻辱性。可是,弱小之国如果不幸遇上的话,为图生存,往往也只能不得已而为之了。

18、楚绞之战,楚武王仍派遣莫敖屈瑕统帅楚军,以斗廉为副将,大军一路杀向绞国,兵锋直指绞国都城南门。

19、背盟败约[bèiméngbàiyuē]背叛誓言,撕毁盟约。

20、主角:绞国

21、绞国属小国、弱国,没有什么突出的事迹和威名,但是却有一个事件,让历史记载它,让后人记住它,这个事件就是“城下之盟”。

22、蒲骚之战是因楚国崛起并向汉水以东发展,为了分化汉水以东诸国,公元前701年,楚武王派遣官居莫敖(楚国官名,早期最高军事长官)的儿子屈瑕领兵东进,以期和贰(今湖北随州市之广水市应山南)、轸(今湖北孝感市之应城市西)两国结盟,对郧国实施南北战略性的包围。

23、面对来犯的楚军,绞国不得不应战。由于楚军势猛,绞国自知出城迎战,凶多吉少,于是决定不搞硬拼,关闭城门坚守城池以待强敌。

24、三、布鲁克和女朋友感觉海誓山盟起来。

25、现在方位:十堰市与襄阳市相邻处的丹江口市与谷城县一带

26、灭亡:春秋时期

27、楚国周初始封于汉水以西,今河南南阳市淅川县与十堰市之丹江口市一带的汉丹流域。蒲骚之战时,楚国已迁都于郢(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县一带),而郧国则在汉水以东的今湖北孝感市之安陆市一带。

28、成语名称:城下之盟。

29、建立:西周时期

30、城下之盟(chéngxiàzhīméng)  解释: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出处:出自《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政治与军事方面  示例:国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哉。(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五回)

城下之盟

31、于是,绞君马上布置人马,待樵夫背柴出山之际,突然袭击。

32、联盟,同盟,加盟,歃血为盟、海誓山盟、城下之盟、攻守同盟、车笠之盟、盟山誓海、松柏寒盟

33、绞之都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楚军多次进攻,竟然没能攻下。两军相持了一个多月。

34、先秦左丘明《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35、缔盟[dìméng]结成同盟。

36、针对郧国的反制,楚国先屯兵于距离蒲骚之西不远的郊郢(今湖北钟祥市),以御郧国联军,同时谋划破敌之策。当时,楚军统帅屈瑕相当忧虑郧国的五国联盟。楚国大夫斗廉建议说:“郧国军队驻扎在他们的郊外,天天盼望四国军队的到来,又依仗城郭坚固,一定缺乏戒备。不如您在郊郢防备着四国,我率领精锐部队夜袭郧军。如果打败郧军,四国的军队一定撤离。”

37、屈瑕最终被说服,采纳了斗廉的意见,派遣斗廉领精兵夜袭蒲骚,结果大败郧军。

38、面对危机,郧国立即做出反应,一面调兵遣将进驻南境的蒲骚(今应城市田店镇),以防楚军的正面进攻。一面遣使前往随(今湖北随州市)、绞、州(今湖北荆州市之洪湖市东北)、蓼(今河南信阳市固始县东北)四国,希望结成抗楚联盟,以阻止楚国与贰、轸两国的联盟。这一联盟,随国没有响应,绞、州、蓼三国虽然表示响应,但又慑于楚军之威,不敢轻举妄动。

39、屈瑕认为绞城得智取,不可力克了。他向楚王献上一条“以鱼饵钓大鱼”的计谋,说:“攻城不下,不如利而诱之。”建议:趁绞城被围月余,城中缺少薪柴之时,派些士兵装扮成樵夫上山打柴运回来,敌军一定会出城劫夺柴草。头几天,让他们先得一些小利,等他们麻痹大意,大批士兵出城劫夺柴草之时,先设伏兵断其后路,然后聚而歼之,乘势夺城。

40、第二天,楚军没有攻城。以后连续三天,楚军均无动静。

41、屈瑕担心地说:“还是请求大王增兵吧?”斗廉说:“军队打仗在于军心上下一致,并不在兵多。商纣为何敌不过周武王,您是知道的。”

42、在日常使用中,“盟”也常做动词,表示个人向天发誓,永不变心,如海誓山盟。

43、战争结束后,失败的国家,也只有签订城下之盟。

44、楚国攻打宋国(在今河南商丘县)的时候,宋国国都被楚军重重包围。城里的宋国人无粮无柴,很是恐慌。于是派华元趁黑夜悄悄潜入楚军主将子反的营帐,用强硬的口气对子反说:“我们的国君叫我明白告诉你:我们已经到了粮空柴尽的地步了。但是,你们如果以为趁此可以逼迫我们订立‘城下之盟’,把我们置于死地,那是绝对办不到的!”子反见华元这么厉害,当即答应撤军,平等谈判,友好结盟。

45、盟组词,例如:

46、选择在游戏中与曹操结盟。

47、楚王担心绞国不会轻易上当。

48、楚围绞都

49、组词造句:海誓山盟一、他俩许下海誓山盟,今生今世永不分离。

50、久攻不下,楚军只得重新审视战局,重作部署。

51、鸥盟[ōuméng]谓与鸥鸟为友。比喻隐退。

52、身不由己、不由自主

53、反义词:

54、由于绞国参与了郧国联盟对抗楚国,公元前700年,也就是蒲骚之战结束后的第二年,楚国腾出手来,开始收拾绞国。于是春秋时期在十堰境内爆发了楚绞之战。

55、chéngxiàzhīméng

56、二、这就是他们当年立下的海誓山盟。

57、近义词:

58、绞君这才知道中计,但已无力回天,只得请降,被迫与楚军签订了“城下之盟”,沦为楚国的附庸。

59、“盟”的基本含义为旧时指宣誓缔约,现指阶级的联合,国与国的联合,如盟军、盟友;引申含义为指结拜弟兄,如盟兄、盟弟。

60、天亮后,绞国士兵象前几天一样又出城劫掠,“樵夫们”见绞军又来劫掠,假装吓得没命的逃奔,绞国士兵紧紧追赶,不知不觉被引入楚军的埋伏圈内。只见伏兵四起,杀声震天,绞国士兵哪里抵挡得住,慌忙败逃,可是又有伏兵断了归路,死伤无数。楚王下令趁机攻城,城破。

城下之盟

61、绞国国君忙问:“这些樵夫有无楚军保护。”探子说:“他们三三两两进出,并无兵士跟着。”

62、这是什么情况?绞国便派出人员去侦探。探子回报说:“城外只见樵夫进山砍柴。”

63、如今敌众我寡,只好签下城下之盟,以减少伤亡。

64、宋朝因为积弱,所以和外族交战,往往无论胜败都签下了城下之盟,苏旬因此写了一篇〈六国〉来讽刺。

65、盟:盟约;和约。因强敌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的屈辱性和约。

66、我们两家公司实力相当,既谈合并就要公平,怎能逼我们签下城下之盟,完全受制于他们?

67、清朝统治者屈服于外敌压力,屡次签订城下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