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精选易经原文全文txt下载【50个】

精选易经原文全文txt下载【50个】

时间:2023-03-29 11:36:52

易经原文全文txt下载

1、《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译《象辞》说:龙象征阳。'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是因为此爻位置最低,阳气不能散发出来的缘故。

2、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3、《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译《象辞》说:'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因为能审时度势,故进退自如,不会有危害。

5、译《象辞》说'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因为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

6、译初九,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

7、《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8、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9、乾:元,亨,利,贞。

10、上九,亢龙有悔。

11、译九四,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

12、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13、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14、原文(节选):

15、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16、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这个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纯粹的阳和健,表明兴盛强健。乾卦是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贞”为卦辞,示吉祥如意,教导人遵守天道的德行。

17、易简,而天下矣之理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18、译九二,龙已出现在地上,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19、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20、周易原文及译文如下:

21、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22、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23、《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24、一卦:《乾卦》

25、周易系辞的原文:

26、译《象辞》说:'整天自强不息',是因为要避免出现反复,不敢有丝毫大意。

27、初九,潜龙勿用。

28、易经全文及注解(完整版)

29、《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30、这句话出自汉朝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易经原文全文txt下载

31、《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32、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的。

33、译《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

34、译《象辞》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

35、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36、译上九,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

37、乾卦原文: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现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38、译九五,龙飞上了高空,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39、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40、译《象辞》说:'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

41、译《象辞》说:'用九'的爻象说明,天虽生万物,但却不居首、不居功。

42、《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43、译九三,君子整天自强不息,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

44、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45、《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46、出自汉代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47、译用九,出现群龙也不愿意为首的现象,是很吉利的。

48、译《象辞》说:'龙飞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势隆的大人物一定会有所作为。

49、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50、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