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杜甫大历元年(766年)初到夔州时作的咏怀诸葛亮的《八阵图》吧?
2、三国鼎八阵图代表的动物是虎、鸟、蛇、生肖龙。出处。唐.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译文: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不世功勋,创建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声震华夏。“八阵图":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
3、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4、六出七擒:指六出祁山和七擒孟获两大事件,诸葛亮在北伐时曾六出祁山,故有此说;七擒孟获,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5、【译文】
6、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7、三国鼎八阵图,生肖龙
8、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9、盖:超过。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10、这是写诸葛亮的生平事迹的一副对联的上联,详细解释如下:
11、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译文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赏析这是一首咏怀。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12、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即荆益二川(今湖北荆州和四川成都),为蜀汉基业打下了地盘;
13、出自唐代杜甫的《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译文: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14、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15、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16、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17、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麒麟,这就是三国鼎八阵图各个代表的动物
18、排八阵:当年诸葛亮是用石头在四川奉节布设过八阵的方位,作为教练将士演习阵法之用,名为“八阵图”。诸葛亮的八阵,又并非前人的八阵。他是在总结前人基础上发展而成。
19、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0、思想感情:这首诗颂扬了诸葛亮在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斗争中,为创立蜀国基业的立下了丰功伟绩,并批评蜀国的吞吴失策,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与感慨。一. 八阵图⑴功盖三分国⑵,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⑶,遗恨失吞吴⑷。[1]二. 白话译文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2]三. 鉴赏:”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国风·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四. 创作背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夏迁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
21、杜甫《八阵图》诗词: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词句注释 ⑴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⑵盖:超过。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⑶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⑷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白话译文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八阵图》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此诗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后二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22、所谓龙、虎、鸟、蛇,也不是指地上摆成蛇、龙虎阵,然后等待或引诱敌兵进来,把他歼灭。其实这些都是不同形色的战旗,画着风、云、龙、虎,用来代表各个战斗单位,以便区别队伍和它的职能,同时用来指挥行动、变换队形,以便相互配合作战。所谓动物动之虚也。
23、【赏析】:
24、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25、“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26、“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据说由诸葛亮所创。“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27、杜甫写的是《八阵图》《八阵图》 (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注解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28、动物是虎、鸟、蛇、生肖龙。出处。唐.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译文: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八阵图":天、地、风、云、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
29、蟾宫曲·怀古元查德卿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译文请问古往今来谁是真正的英雄,一个是三国的农夫诸葛亮,一个是周朝的渔翁姜太公。一个隐居南阳,一个栖身东海海滨,都是一举成功。诸葛亮名成八阵图,姜太公梦兆飞熊并写下《六韬》兵书。但转眼霸业都成空,带来无穷的遗恨。如今只看到蜀道上的寒云,渭水上的秋风。注释一位农夫:指诸葛亮。因为他曾经“躬耕南阳”。一个渔翁:指姜太公,因为他曾经钓于渭水。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即隐居。南阳:今属河南,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栖身东海:《史记·齐太公世家》:“吕尚处士,隐海滨。”八阵图:《三国志·诸葛亮传》说他“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卧龙:指诸葛亮。六韬书:相传为姜太公所著的一部兵书。分文、武、虎、豹、龙、犬六韬。飞熊:周文王得姜太公的梦兆。蜀道寒云:极言蜀道之险峻。渭水秋风:言在羁旅中过生活。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水:姜太公曾垂钓于渭水边。赏析 查德卿的这首《蟾宫曲·怀古》抒发的是怀古咏史之意。作者在开篇第一句就写出了自己的疑问,他问道“问从来谁是英雄?”,紧接着他便在曲中写到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查德卿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回答了自己的问题,在此处点明了怀古的对象,同时也做出了评价。 “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南阳,东海是两处地点,分别承接“农夫”与“渔翁”,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曾经在南阳过着隐居的生活,而姜太公也曾经在渭水之滨垂钓,同样过着悠闲恬淡的日子。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则是说明诸葛亮和吕尚的丰功伟绩,进一步表现他们两个作为英雄所做出的功绩。 “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这句由追寻历史转为了对历史的感慨,说诸葛亮、吕尚所建的“霸业”终究是一场空,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