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社会日新月益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压力更是巨大,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调整心态,以豁达的姿态面对人生,别犯草木皆兵的低级错误。但人在遭受突如其来的巨变时最容易神经过敏,这时,人对事情的判断就会出现很大的偏差。这是由于变故在人的心理上留下的烙印太深刻了,从而使人的思维服从于心里的暗示。这种心理暗示就是一种错觉。
2、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
3、苻坚的成语故事
4、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符坚中箭而逃。
5、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6、草木皆兵的意思知道的人不少,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知道的不一定很多,东晋时代,秦王符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符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符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7、淝水之战时,苻坚与苻登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苻登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8、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9、谁料,符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击败,拥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符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符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10、《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11、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自《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12、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13、三、草木皆兵
14、“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即把风声鸟叫声也当成了敌人追赶的异常声响,一草一木也看成了敌人的军队,足见战败逃亡时惊吓恐惧到了什么程度!:《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15、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16、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17、当苻坚决定南侵东晋时,遭朝中大臣劝谏,指出东晋由汉族人建立,受国人拥戴;而且有长江天险,不易攻下,但骄傲的苻坚却不屑地回应:“我坐拥百万大军,只要我一声令下,所有士兵把他们的鞭投入区区长江,足可把长江水断流,长江天险还有什麼好怕的?”
18、二、投鞭断流
19、这个故事出自《晋书·符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也由此而来。这个成语形容人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这种心理累积起来有时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20、出自《异苑》,说的是苻坚在与敌人的一次交仗中,不幸战败,落荒而逃,不料一失足掉在了山洞里,爬又爬不上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的坐骑突跪在涧边,将缰绳垂了下来,苻坚抓住缰绳爬上来,才脱了大难。
21、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22、“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个成语,八字连同可以,只用后四字也行,是形容人在十分惊恐之时,稍微有些风吹草动,便紧张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败者的恐惧心里。
23、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24、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25、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26、草木皆兵故事的主人公是东晋时秦国的大将苻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个成语,八字连同可以,只用后四字也行,是形容人在十分惊恐之时,稍微有些风吹草动,便紧张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败者的恐惧心理。
27、淝水兵败后,苻坚的溃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
28、“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即把风声鸟叫声也当成了敌人追赶的异常声响,一草一木也看成了敌人的军队,足见战败逃亡时惊吓恐惧到了什么程度!
29、【成语故事】:
30、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31、五、垂缰之义
32、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33、四、风声鹤唳
34、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35、一、艸付应王
36、我们都很熟悉《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她由于自己早失亲人,寄住在贾府这个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大家庭中,日益变得多愁善感,敏感多疑,随随便便的一句闲话都以为是别人在中伤她。她的这种敏感多疑使得她见花落泪,听雨哭泣,久而久之,她便由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而失去了卿卿性命,令人扼腕叹息。
37、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38、发生于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当时中国北方的前秦欲灭南方的东晋,并于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
39、据说苻坚生母苟氏曾在漳水游玩,并在西门豹寺祈子,在当晚梦与神交,于是怀有苻坚。十二个月后苻坚才出生,当时天上有神光照耀门庭,苻坚背上亦有红色字,写着“草苻臣又土王咸阳”。后苻洪以此及“艸付应王”的谶言改姓苻氏。
40、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41、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知,属于一种歪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地感知为与原来完全不相符的事物,来揭秘吧提醒大家别犯了草木皆兵的错误。
42、“八公山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
43、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44、出师不利给符坚心头蒙上了不样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符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45、要注意成语中的“唳”字,不同于眼泪的“泪”,粤语两字读音相同,普通话“唳”不读“泪”,而读“立”了。此字可解作鸟儿鸣叫之声,“鹤唳”当然本指仙鹤鸣叫,但泛指鸟儿鸣啼。
46、草木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