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首页 > 经典句子 > 八阵图古诗52句

八阵图古诗52句

时间:2022-10-18 13:47:27

1、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

2、盖:超过。2、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3、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4、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5、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3、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4、写作背景

5、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夏迁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

6、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7、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

8、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9、怀古诗是人与历史的对话。杜甫入蜀之后,对诸葛亮的济世之才情有独钟,这是他到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不久,就诸葛亮遗迹所作的一首怀古诗。《三国志·诸葛亮传》说传主“推演兵法,作八阵图”,但对其遗址何在,众说不一。奉节县永安宫南的长江沙滩上的八阵图,由于这首杜诗而格外驰名。

10、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11、江流石不转③,

12、八阵图⑴

13、既写政治也写军事。“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14、七言绝句:题花阵图之三

15、诗中颂扬了诸葛亮在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斗争中,为创立蜀国基业的盖世功勋。与此相对应,他在长江沙滩上摆下的八阵图,使他的名声更加卓著了。八阵图乃是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构成的战阵,在长江滩上则聚石为兵,纵横棋布为六十四个石堆。夏天洪水冲淹,这些石堆也岿然不动因而有“江流石不转”之句,也象征着诸葛亮忠贞不渝和名垂千古。

16、功盖三分国①,

17、③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18、“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19、答:是军事。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20、《房兵曹胡马诗》

21、这两句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的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说,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使他声名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练的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22、【注释】

23、①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24、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25、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说政治。

26、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27、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

28、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29、思想感情:这首诗颂扬了诸葛亮在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斗争中,为创立蜀国基业的立下了丰功伟绩,并批评蜀国的吞吴失策,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与感慨。一.  八阵图⑴功盖三分国⑵,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⑶,遗恨失吞吴⑷。[1]二.  白话译文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2]三.  鉴赏:”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国风·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四. 创作背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夏迁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

30、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31、名成八阵图②。

32、遣恨失吞吴④。

33、②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34、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注家一般认为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此诗前四句具体地描写胡马瘦骨棱起如刀峰,耳竹削似的尖耸,俊逸矫健,步履轻快,四蹄生风,是匹骏马。后四句则赞美胡马的本领,指出其所到之处,没有东西可阻挡之,值得策骑者信赖,甚至可将生命交托给它,由於胡马如此骁勇快捷,故万里亦可横行。全诗赞美胡马之余,亦抒发出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35、你建立了三分天下的功业,又创建了著名的八阵图。江流冲击,你布阵的石头从未转动。遗恨千古,不能制止先主失策去吞并东吴。

36、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37、④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38、“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39、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40、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41、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42、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43、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44、花阵八阵图

45、【释义】

46、诗歌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的惋惜之情,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的抑郁情怀。

47、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后二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48、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49、夜雨巫山不尽欢,两头颠倒玉龙蟠。

50、寻常乐事难申爱,添出余又一般。

51、杜甫[唐]

52、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体现的哲理是: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全国属于一个整体,三国属于三部分,全国整体要受到三国相互影响、三国也相互制约、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启示我们,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