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十九首》是一组中国五言古诗的统称。书中共有十九首诗,一般认为是汉朝的一些无名诗人所作。最早见于梁代萧统编选的《文选》,并命名《古诗十九首》
2、《古诗十九首》是南朝时代的人称汉魏时代流传下来的无名氏的作品,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其重要意义在于它代表了中国古代的核心诗体之一五言的成熟阶段。
3、作者通过对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形象的描绘,抒写男女离别之情,通篇全是写景,而情在其中。“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及“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等几句,仍然是扣紧织女的形象和现实的景物来描写的,而织女的离愁却轻轻地点了出来。虽然是写天上的星星,居然像人间绸缪的夫妇,情景相生,有异曲同工之妙。四、言近旨远,含义丰富《古诗十九首》的语言不假雕琢,浅近自然,如话家常,但又异常精炼,含义丰富,耐人寻味。如:“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行行重行行》),思妇说: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又如“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在这里,无法让人看到长长的思念最终带来的相互团聚,而最终到死一直折磨人的却是爱而离居无法相守的悲哀。你所感受到的,是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总之,《古诗十九首》既不完全同于诗骚和汉乐府的“天予真性、发言自高”,又不同于汉赋的追求辞藻、生僻险怪,开创了古诗才情并重,以气驭才、以才达气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4、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汉无名氏作(其中有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为大都出于东汉末年。南朝梁萧统合为一组,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
5、如《冉冉孤生竹》是成功运用比兴的诗篇: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6、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非常突出的,概言之,一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如明月皎夜光,诗人有感于深秋季节见物换星移,时序转变而产生朋友相交不终,世态炎凉的感叹,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增强诗歌抒情性,二是通过生活细节抒写作者内心活动,以含有叙述成分的情节突出诗中主人公的形象,如迢迢牵牛星,叙织女的神话故事,表现诗人脉脉不得语的相思之苦,又如西北有高楼,以描写女子高楼抚琴,抒发作者知音难遇的感慨,三是比兴手法的大量运用,其衬映烘托,语短情长,含蓄蕴籍,几乎涵盖了所有十九篇诗章,典型的如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等,四是语言不饰雕琢,浅近自然而又精练丰富,情味隽永
7、《古诗十九首》兼有风余和诗母这两个特点,说明它在古典诗歌从前古到中古的重大转换中,处于枢纽地位(以汉末建安年间为分界)。
8、善于运用比兴手法,映衬烘托,着墨不多,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9、《古诗十九首》是一组五言诗,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作者姓名没有留下。这组诗不是作于一时一地,作者也不是一个人。
10、《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抒情短诗的代表,它的名称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昭明文选》,自魏晋以来一直得到人们的重视,历来文人们对它的评价都极高,甚至被誉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古诗十九首指的是:《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古诗十九首》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它的抒情技巧:
11、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全诗十六句,运用比兴的有十句,只有“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12、《古诗十九首》是一部由南朝萧统所编录的五言组诗作品集,该作品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13、《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宫室等,曾一度霸据文学的题材领域,让位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14、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四句和末尾两句直接叙述抒情。
15、前古时期的诗歌,从审美角度来看,无论是《诗经》、《楚辞》或是汉乐府,都是作者心声的自然表达,从文学作品来讲,可以说作不自觉的文学作品。
16、五言之冠冕。
17、因为《古诗十九首》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所以《古诗十九首》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18、《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19、贴一段原文来解答这个问题——
20、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充分肯定了它的成就,称古诗十九首为五言之冠冕。
21、一、以情融事,双管齐下《古诗十九首》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善于通过叙事渗透抒情,使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突出。
22、千古五言之祖
2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4、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25、《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分别是:《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今日良宴会》、《青青陵上柏》、《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明月皎夜光》、《庭中有奇树》、《冉冉孤生竹》、《回车驾言迈》、《驱车上东门》、《东城高且长》、《生年不满百》、《客从远方来》、《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去者日以疏》、《明月何皎皎》。
26、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7、唐诗僧皎然在其《诗式》中称之为:天予真性,发言自高。
28、《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29、——《古诗十九首释(序)》朱自清
30、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31、《古诗十九首》最初收入《文选》时是作为无名氏作品收录的,所有的诗都没有记录作者的名字。
32、现在一般认为这些作品不是出自同一个人,也不是同一个时期的作品。人们根据诗歌内容题材和语言风格方面的特征,推测它们产生于东汉末期前后。尽管没有确切的证据证实,人们仍然对这些诗歌的作者有许多猜测和争论。
33、这种回环反复的结构,正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的苦闷而复杂的心情。
34、《古诗十九首》是一组中国五言古诗的统称。书中共有十九首诗,一般认为是汉朝的一些无名诗人所作。最早见于梁代萧统编选的《文选》,并命名《古诗十九首》。
35、例如,一些人认为这些诗歌都出自文人之手,理由是他们认为这些诗歌的语言显然是经过精简的,不像典型的民歌;但也有人认为古诗十九首有明显的民歌特色,理由是他们认为这些诗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描写,叙述的都是一般人的感受和境遇。
36、如《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37、如《迢迢牵牛星》这首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38、十九首没有作者;但并不都是民间的作品,而是文人仿乐府作的诗。乐府原是入乐的歌谣,盛行于西汉。到东汉时,文人仿作乐府辞的极多;现存的乐府谷辞,也大都是东汉的。仿作乐府敷,最初大约是依原调,用原题,后来便只有用原题的。这种作品,文化人的程度虽然已经很高,题材可还是民间的,如人生不常、及时行乐、离别、相思、客愁等等。这时代作诗人的个性还见不出,而每首诗的作者,也并不限于一个人;所以没有主名可指。十九首就是这类诗。
39、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40、“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的诗作,这些作品语言浅近自然、诗境清远平和,被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也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41、三、融情入景,寓景于情《古诗十九首》常常借助自然景物和环境描写对作者的主观心情作必要的渲染和衬托,融情入景,寓景于情,二者密切结合,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
42、又如,古诗十九首的部分诗篇,在古代诗歌选集《玉台新咏》里被看作是枚乘的作品,但是后人多认为这种说法不可信。
43、古诗十九首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44、《古诗十九首》每一首都没有诗题,后人为区分的方便,把每首诗的首句用作诗的题目。
45、这首诗是写游子思念故乡和亲人,先说采香花芳草打算赠送对方,再说所思的人身在远方,心愿难遂,最后说人各一方,忧伤难遣。
46、《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47、古诗十九首主要内容大致反映了汉末的下层士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一类是描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情,一类是写追求功名富贵的强烈愿望与仕途失意的苦闷哀愁,其情感一以贯之,即以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成,追求享乐的描写,表现出浓重的对人生易逝,节序如流的感伤,这种情绪虽然是消极没落的,但在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着现实的意义,亦是当时政治黑暗的一种反映。
48、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49、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50、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51、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52、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53、是南朝文人萧统,从古传诸多无名氏诗作中,选辑的十九首五言诗,编入《文选》而成。
54、文中的比喻,不但形象鲜明,而且在忧愁幽思中散发出一种强烈的青春气息,抒发了红颜易老,自伤迟暮的感慨。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内涵,使它显得更加饱满,更加生动。
55、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地比喻,使其特征更加具体生动、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古诗十九首》在艺术手法上,就是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又汲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
56、二、善用比兴,平易淡远“比兴”是中国古代诗歌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57、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
58、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是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
59、结构回环曲折,由相思而采芳草,由采芳草而望归乡,由望归乡又回到相思。
60、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61、敏锐的节序感。《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对季节的变化特别敏感,这些作品中明确标示出季节的有6篇,其他以物侯暗示节序的诗篇亦为数不少。上述两项加在一起,占据19首诗的绝大部分。那些或明或暗标示节序的物象不是孤立地置于作品中,而是作为激发诗人情感的对象出现,同时也是表达情感的载体。诗人以感伤的情调回应季节的变化,不同季节的多种物候都被轻烟薄雾般的愁思所笼罩。萧瑟的秋风固然引起游子的苍凉之感,就是“东风摇百草”的春天,在他们心中产生的也不是欢快喜悦,而是“所遇无故物”(《回车驾言迈》)的失落和孤独。至于闺房思妇,更因春天的到来而牵动愁肠。 微妙的空间感。《古诗十九首》所展开的空间方位是多维的,诗人把自己置于不同的空间位,产生许多微妙的感受。“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客从远方来》),这是远距离的心灵沟通,是天涯咫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这是近距离的感情交流受阻,是咫尺天涯。诗的作者多是行旅之人,饱尝长途跋涉的艰辛,所谓“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回车驾言迈》),就是通过展现空间距离的遥远,抒发未能及时建功立业的惆怅,道路的漫长暗示宦游的渺茫前程。
62、《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编著的《文选》,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63、《古诗十九首》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64、《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作者和名称已不可考,所以,每首诗歌都以句首为标题。这十九首诗歌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情调低沉,这是因为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仕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
65、以采芙蓉和兰草作为表达感情的手段,以“遗所思”,具体而深刻地表现了对“同心”人热烈而深厚的感情。
66、五言之冠冕
67、古诗十九首被称为五言之冠冕。古诗十九首是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的五言诗作中,选取了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比较有代表性的诗作有明月何皎皎、行行重行行、青青河边草等,这些诗作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细腻真挚,艺术风格浑然天成,是古代乐府诗人文学智慧的结晶,抒发了诗人心灵的沉闷与苦痛之情。
68、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为题,分别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竹生》《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