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雎》
2、轻重音搭配。中国律诗绝句,每句诗中要求平仄相间,使音调抑扬顿挫,铿锵有声,具音乐感,十四行诗虽不要求每行诗词数相同,但要求同样的音步,每个音步有一轻一重两个音节,斯宾塞体、莎士比亚体要求每行5个音步,10个音节;彼得拉克体要求11个音节;法语要求12个音节。奥涅金诗节结尾为轻音者,谓之“阴韵”,9个音节(最后一个轻音音节不构成音步);有的结尾为重音者谓之“阳韵”,8个音节。
3、韵及韵脚:是十四行诗体的难点和特点之一,十四行诗根据不同的诗体:彼得拉克体4到5个,斯宾塞体6个,莎士比亚体7个,“奥涅金诗节”7个。英语词汇一般由多音节组成。韵指的是每行最后一个词的最后一个音节,按规定要相同的叫押韵。各体前后两部份韵脚的安排是:彼得拉克体ABBA、ABBA、CDC、DCD(4韵)或者CDE、CDE(5韵),属抱韵;斯宾塞体ABAB、BCBC、CDCD、EE,最后两句是对偶句,属套韵;莎士比亚体BABA、CDCD、EFEF、GG,属双形体即交韵(7韵),最后两句对偶;“奥涅金诗节”ABAB、CCDD、EFFE、GG,交韵、随韵、抱韵、叠韵全备(7韵)。
4、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5、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7、《蒹葭》
8、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9、英国十四行诗
10、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1、意大利十四行诗的规则由Guittoned'Arezzo(1235年-1294年)所建,他自己写了将近300首。最著名的早期十四行诗人是FrancescoPetrarca(1304年-1374年)。别的意大利诗人也写了一些十四行诗,如DanteAlighieri(1265年-1321年)和GuidoCavalcanti(~1250年-1300年)。
1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13、十四行诗的格律主要包含行数、韵脚、音节、音调、结构等:
14、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5、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16、结构:一般分为前后两个部份。不同诗体前后两部份的行数不同。彼得拉克体由两节四行诗(共8行)和两节三行诗(共6行)组成。斯宾塞体、莎士比亚体由三节四行诗(共12行)和一节二行诗(共2行)组成,“奥涅金诗节”由两节四行诗(共8行)和两节三行诗(共6行)组成或者由三节四行诗(共12行)和一节二行诗(共2行)组成,形成起承转合的趋势。极端的有雪莱所作的十四行诗,由四节三行诗(共12行)和一节2行诗组成。
17、意大利十四行诗分为两段,先八后六。前八句韵牌是a-b-b-a,a-b-b-a。后六句有两种,c-d-e-c-d-e,或者c-d-c-c-d-c。第九句不止改韵牌,很多时候题目或感觉也不一样。
1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9、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0、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21、行数:要求有十四行,每行不一定是完整的句子。有时为了韵脚的需要,把意思连贯的一句分成两行,但每行词数不一定要相同。
22、详见:莎士比亚十四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