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墨家观点及处事态度【20句文案】

墨家观点及处事态度【20句文案】

时间:2023-03-21 14:07:24

墨家观点及处事态度

1、儒家的经典思想是仁义礼智信的社会伦理学,道家的主要思想是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二者虽有明显区别,但都尊从封建思想文化的周礼,从的李斯、董仲舒,再到后来的程朱理学,无不是对两种思想和方法论的融合发展。

2、儒释道,三家各有千秋,殊途同归。

3、孔子带领七十二贤士而创儒家,其思想核心为仁义礼智信。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这是孔子所说也是孔子所做,然而人人不可能都为圣人,圣人只有孔子一人,虽然儒家思想最后被传承了两千多年,但是真正做到儒家思想核心的唯有孔子一人。所以万世师表只孔子一人尔。

4、与己相处多学佛家,

5、儒家文化提倡以德报怨,以德报德,道家思想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儒家文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道家思想是“乘风踏浪,审时度势”;儒家文化重在教化,道家思想重在“教训”,儒家文化是“守业”,道家思想是“创业”,儒道两家“惺惺相惜”,看似不是一道,其实目的是一样的。

6、儒家注重修性,佛家注重修心,道家注重修身。

7、。同时,道家在东汉以后又与道教存在着若即若离的关系,道家一方面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传承系统,另一方面又与道教相亲缘,或被容纳,或被发挥,或被改造,形成道家思想发展中的支流旁系。正由于此,历史上既有辨析道家与道教之为异学者,也常有用道家统称老庄之学,与道教两者关系之扑朔迷离,使现代学者大伤脑筋。为了深入揭示道家的内涵和梳理道教的端倪,我们也必须对道家相道教的异同作一番历史地考察。那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便是主要的两极,亦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换句话说,两者正由于处处相反,因而才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儒道两家各有自己的经典,互不相借,唯有《周易》成为两家共同祟尚之典籍。

8、儒家和道家是两个风格迥异的流派,但追溯渊源,也有不少相同点。

9、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只有对儒家和道家作比较研究,才能准确把握道家的特质,并进而全面了解儒学和传统文化

10、从起源上来看,先秦诸家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天道。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人人都在谈论天道,用天道来指导人事,如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诸子百家中其中尤以老庄为甚,以至于将道作为宗派的名称。孔子也谈论天道,具体什么时候呢?我猜应该是五十岁左右,儒家所有经典中,只有周易才是论述天道的作品,而孔子也说,五十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既然孔子五十岁才能读懂周易,那么说明,天道是孔子晚年的境界,这也与五十而知天命的说法契合。但是儒道两家同是追求天道,却得到不同的地道和人道,也就是应用之法不同。俗话说,大道殊途同归,儒道两家的最高境界或许并没有什么太大差异,都是天道的表现形式。

11、道家讲究合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12、道家创始人是老子,其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这与战国时期的主流思想相反,不能得到当时各国统治者的认可,但他的思想与智慧却是独一无二的,孔子曾经都向他求教。后来随着周王朝的日益衰败,老子于是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云游,函谷关守尹喜未能留下老子,但却留下了老子的著作《道德经》,道德五千言从此成为了对中国人影响最深的三部著作之一。

13、孔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但两家还是有相同之处,孔子主张退回到西周礼乐社会,老子主张退回到结绳用之的原始社会,五十步与一百步,都是后退。

14、儒家是入世的态度,讲究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是以世人的理想为理想,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儒家的礼是礼貌礼仪,也是一种规范,对个人的规范,对社会的规范,对国家管理者的规范。而道家则认为“道可道,非常道!”,人要遵循自然之道,顺势而为,如水一般,虽柔弱但可水滴石穿,虽温润如玉却可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儒家的仁强调人与人之间要相爱、爱人,而道家强调人与自然要和谐,与万物和谐,这是它们思想的不同,但要说哪个更好,这是没有定论的,因为某个时候你会觉得儒家的好,有时候你会觉得道家的好,对于儒道两家的思想我们可以分状况运用,不必去分辨它的好与坏。

15、儒家孔子,道家老子,儒道两家鼻祖,处世态度是绝然不同的。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周游列国,呼呼恢复礼乐制度。老子则采取消极避世态度,隐居去了。

16、回答的不好,请斧正。

17、与人相处多学儒家,

18、佛家讲究慈悲:扬善弃恶,清心寡欲。

19、儒家讲究规则:仁义礼智信。

20、这里面有着深刻的道理,《易经》成书于两家形成之前,《易传》形成于两家出现之后。虽是儒生所著,却大量渗透着道家思想。如形而上之道,阴阳化生之理,无往不复之运,顺法天地之行。儒家与道家的对立与互融,正体现了阴阳的交感相推之道。所以才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我们用阴阳学说分析儒道关系,便会抓住问题的根本,一系列特征的对比就有了贯通一气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