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出自唐代:王维《竹里馆》;
3、鸟鸣涧唐王维
4、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5、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王维的《鸟鸣涧》中,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是以动衬静,表现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一句中。
7、王维〔唐代〕
8、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出自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9、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10、动衬静是一种衬托的方式,即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从而烘托出一种更静谧的氛围的一种表现手法。
11、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类是以动衬动,如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按理,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
1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释义】: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释义】: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鹿柴》【释义】: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释义】: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释义】: 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13、以动衬静的诗句,王维诗鸟鸣涧尾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
14、以动衬静的诗句
15、——王籍《入若耶溪》
16、——王维《鹿柴》
17、二、以流水泉声写静。以澡游的泉水写静谧的山野
18、这里以不时发出的几声鸟鸣,衬托出春之月夜鸟鸣洞的幽美寂静,给人以空旷、静谧之感。
19、以动衬静来表现春山更加幽静的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20、“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1、《鸟鸣涧》以动写静的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原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译文: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2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鹿柴》
2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24、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2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6、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27、《山居秋暝》中动静结合的诗句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8、人闲桂花落,夜静春。——王维《鸟鸣涧》
29、——王维《山居秋暝》
30、《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31、《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全诗如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其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描写了一场新雨过后,山谷里明月朗照,清澈的山泉在山石之间淙淙流淌的清幽空灵的境界。
3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3、以动衬静来表现春山更加幽静的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4、鸟鸣涧王维唐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静态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5、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36、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37、以动态衬托静态入若耶溪王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动态衬托静态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3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3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0、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41、一、以鸟鸣写静。
42、拓展资料:
4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4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6、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读者联想的。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因而,如果对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维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